于是之 郑榕 蓝天野 童超 胡宗温 程中 英若诚 童弟
谢添
CD2
国语
大陆
2014-10-15 04:05
1982
腐 败的清王朝摇摇欲坠,北京的裕泰茶馆却在年轻精明的掌柜王利发细心经营下呈现出一片“繁荣”景象。但在这貌似繁荣的背后,隐藏各种令人窒息的黑暗面,预示着大清国必将灭亡的命运。终于到了民国,袁世凯死后,军阀割据、内战不断、民不聊生。王掌柜苦心“改良”裕泰茶馆,令其重新开张,但动荡的社会令王掌柜忧心不已,茶馆的经营越发艰难。又过了30年,裕泰茶馆在已风烛残年的王利发的苦苦支撑下继续经营,虽然度过日本侵略者...
“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雾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”
几天前在国家电影资料中心看完,10元钱,喜欢那悠闲老片的感觉。看完但觉大厦崩塌,天平失衡,嘴吐苦水,生如泡影。20年、20年的时间片段,各色人物,起起伏伏,都落了个恍如一梦的感慨。
于是之扮演的王掌柜,当了一辈子的好人,“改良,改良,改了一辈子的良”,清末子随父业,满脸赔笑,精神地打理着茶馆,应付着各色人物;抗日期间,将茶馆后的房子改为公寓,提供大学生住宿,茶馆也换了装扮,艰难度日;抗战胜利,鬓发苍苍,茶馆更显破旧,“先收钱后喝茶”“不赊账”的规矩让王掌柜自己都觉得脸上无光,茶馆为了经营,曾请说评书的说过评书,现在竟想聘用“小叮当”舞女招揽生意。逢迎拍马、低三下四,算计经营、爱财势力,能说会道、聪明伶俐,在什么样时代努力找寻着那个时代的活法,可结果呢?
郑榕饰演的常四爷,一亮相就是一身正气、敢言敢干的人物,活脱脱是一君子的形象。给乞讨的母女买饭,不喜空话、敢想敢为;“我看大清国是要亡的”,慨叹时代衰败、道德沦丧,只是一味钻孔、自私自利,他一身派式道出了一句真话。可也是这句话招了败身之祸,被两个如同黑白无常一般的家伙听到,导致了囹圄之灾。“一生不求人,自给自足”的他铮铮铁骨,没有被生活的颠覆打到,纵然一无所有,自己经营,诚实劳动,种地做买卖,又从一无所有做起,一排乐观气,无愧天、不怍地。
蓝天野饰演的秦二爷,“一生财大业大”,在哪个时代都能算的上是一个人物,有自己的想法,想着“实业救国”。从清末年就敢跟在太后旁边侍奉的太监叫板,满腔热血;也惹人非议,说是说有的钱财都自己挣了去,哪有什么救国。在影片中着墨不多,都是旁敲侧击些故事来。可最后,到了民国年间,一个莫须有的缘由就把“那辛辛苦苦造的工厂变成了垃圾了”,他哀叹于自己奋斗一生的事业付之东流,到头来依然一场空。
三个人物最后的那场给自己的”祭奠戏“可谓把全剧的悲剧成分推到了高潮,活人自己给自己祭奠,害怕以后连有人给自己烧纸都没有。纸钱飞落,轻轻浮浮,在黑色的空间里略显哀美,慢镜头空镜头把戏剧性推送到极致。
最多的感慨是,导演没有留下一点美的地方,窒息到让人无法呼吸。命运无常,不留活路,所有的角色都随着无常的大时代风起云涌,在时代背景下显得那么渺小,我方唱吧你登场。影片从头到尾,唯一人性的一面是舞女“小叮当”在陪小刘麻子走后回来的回眸一笑,偷偷告诉王掌柜小刘麻要霸占茶馆,仿佛觉得还有点真情的地方。
像这部电影窒息封闭的电影,想不出太多。黑泽明的电影,纵然人性复杂、善恶难辨,但又都留着希望,《罗生门》那孩子;金基德是关注与道德与性吧,是后现代的悲哀。也只能在中国电影里找寻不见出路的电影吧,电影是好电影,感受却让人难受。电影里那震耳甚至于刺耳的配乐,让我想起《霸王别姬》里的音响,振聋发聩,可怕你感觉不到。
第 2 楼 网友评论:回忆起在报摊买份电脑报和21世纪,顺便去教一上课的日子。当时微软的比尔盖哥哥说过一句话:中国人喜欢仿(指普遍使用盗版电脑软件)。这句话我一直都无法忘怀。从那时起,我逐渐在自己的PC上学习使用Gnu/Linux系统。现在,在没有花一分钱购买软件的情况下,在我的电脑上已经没有盗版了。我完全转变为了一个以自由或开源软件为主的用户。但是,我能不能理直气状地对比尔说我现在不偷了呢?不能。除了家里,在工作单位、在网吧,到处是微软和Adobe和XXX和.赃物的影子。试想,当爱国的你在论坛上和美国鬼子论战的时候,他一句话就可以把你噎死:你电脑里都是我们的盗版吧!丢了面子是次要的,使用盗版软件成为习惯的我们,必将为这种行为付出代价。这个代价与法律无关,而是使大多数计算机用户丧失了自己的创造性,在信息时代刚刚开始的今天,就成为了别人的垫脚石。我们的抵抗失败了,自己的软件都安静地死掉了。我们杀死了自己的孩子,养大了别人家的怪物。不久,怪物就要开始吃人了。将来的中国是不缺乏恐怖电影的。
第 3 楼 网友评论:“现在,在没有花一分钱购买软件的情况下,在我的电脑上已经没有盗版了。我完全转变为了一个以自由或开源软件为主的用户。”很强大